“没听过这种病,怎么会得这种病呢?孩子就是前段时间情绪不好,这半个月来已经好多了,只是脾气有些暴躁,这个年龄的孩子不都是这样吗?”
北京医大精神科门诊一位孩子的母亲无法接受孩子患双相情感障碍的事实。孩子母亲认为孩子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很是正常。一直再三确认是不是孩子只是抑郁了。
其实,将双相情感障碍误认为是抑郁症的人不在少数!双相情感障碍首次发作平均在20岁左右,在至少50%的患者中,双相情感障碍最初表现为抑郁发作,通常会被误诊为抑郁症。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也称躁郁症,是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常见精神疾病。“躁狂发作”是指过度愉快和兴奋的状态;“抑郁发作”是指极端低落和无望的状态;兼具躁狂和抑郁状态的发作被称为“混合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有区别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会在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情绪间游走、切换。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状态特点是不稳定的,一段时间表现为抑郁状态,但症状比抑郁症更加严重,破坏性也更强,自杀自伤的风险更高;
而一段时间又会表现出躁狂的行为,情绪持续性高涨,精力充沛,睡眠需求量减少,自我评价升高,有强烈的使命感。
在这种情绪背景下,患者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变得固执、暴躁、易激惹,结果出现鲁莽的投资、暴饮暴食、冲动型消费等的增加。
2022年1月
“轰隆一声巨响,晓宇把厨房的冰箱推倒了。这是他第一次出现暴力行为。”“晓宇睡在床上怎么也叫不醒,他妈发现他是吃了安眠药自杀。”
以上是2022年1月刷屏全网的《我们的天才儿子》一文中,对“天才”译者金晓宇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时的描述。
“一个双相情感障碍者,一开始我并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只是觉得自己高兴起来的时候比常人更加高兴,而失落悲伤的时候几乎不想再继续下去。”
由此可见,双相情感障碍在躁狂发作时,情绪往往更暴躁易激惹,但与抑郁症状相比,双相情感障碍的这些躁狂症状往往不易被重视,所以通常双相情感障碍会被误认为是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想法更频繁
在双相障碍患者当中,自杀的想法往往频繁出现并且很强烈,危险的是,这种想法更有可能变成为明确的行动计划(例如,在特定的时刻服药自杀)。
双相障碍患者经常感到绝望,仿佛任何事情都不会好转。他们强烈地渴望从那种越发强烈的、仿佛永无止境的精神痛苦中解脱出来。
当患者的抑郁相进一步加重,并且感到恐惧和忧虑的时候,虽然TA可能拼命地想要活下去,但是那些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对未来的灰暗预期却会将TA一步步推向绝路。
双相情感障碍好发于青少年
双相情感障碍“偏爱”青少年,15岁-19岁是初次发病高峰,专家表示,主要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发育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明显,加之有中高考、家庭情感等生活的诱发事件,疾病更容易发作。
从小学高年级、初中开始,就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发期,父母可能会发现,自家的小孩冲动、爱发脾气、摔东西、厌学等等,一旦有这些情况就要警惕。
双相情感障碍可以治愈
北京精神心理科会诊中心杨小红院长: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其实和所有的精神疾病治疗是相通的。最关键一点,要早发现早诊断,并早期接受正规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完全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甚至实现治愈。
规范治疗效果好的病人,几年、十几年都是可以处于正常间歇期不发病的,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如果孩子有这个病,不治疗是不行的,无法正常上学,无法正常生活,家属一定要高度配合治疗,日常进行监督。
早识别早治疗,能及时控制临床症状,尽早恢复社会功能,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双相情感障碍一旦病情反复发作,复发的概率就会显著增高,治疗难度更大。
关注官方公众号为您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可预约咨询!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